7月1日 每日靈修: 有必要嗎?

您是否曾經自問過:“在這個充滿敵意和冷漠的世界裡,有必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信心嗎?”。周圍有那麼多評判的目光,有時我們會選擇默默地保持對上帝的信心。但事實上,我們永遠不知道上帝何時會使用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觸動靈魂。也許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我們的生活可以變成一盞無聲的燈,照進尋找希望的人的心裡。

今天,2025年7月1日,每日靈修節目邀請各位聽眾與 Kay Camenisch作者一起思想上帝的話語,主題是"有必要嗎?"。

經文: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 5:16)

說完“阿門”,六歲的女孩抬頭看著我問道:“您真的愛上帝,對吧?”

那天,我和先生帶著這個小女孩出去吃三明治,吃飯前我們手牽手祈禱。她的家人沒有這個習慣,也許他們不好意思在公共場所祈禱。

還有一次,我和先生、兩個兒子去巴西,飯前也做禱告。當我們睜開眼睛時,我們看到一個陌生的男人俯身在我們的桌子上,眼裡噙滿了淚水。他說「有一天,我和我的家人也會這樣向上帝祈禱,」。

他坦言自己是個不忠誠的丈夫和父親。罪惡的生活方式使家庭破裂。一年前,他信主了,他最盼望的就是看見家人歸向上帝,讓他們的傷痛被上帝醫治。
您可能會想:“為什麼不直接默默地向上帝禱告呢?有必要在公眾場所低頭禱告嗎?”

我相信上帝聽到了我們的祈禱,無論是無聲的還是有聲的。那麼,這這些問題真的值得擔心嗎?

在這兩種情況下,我的家人只是在做我們每天都做的事情,並且完全沒有意識到有人在看著。

小女孩看到並明白了我們愛上帝。我們在巴西遇到的那個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正是那畫面觸動了他的心並讓他流下了眼淚。

當我親眼見證這些事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信徒的話:
“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哥林多後書 3:2)

保羅不需要任何人為他寫推薦信,因為人們只需要看看信徒的生活就能看到他所傳講的信息的影響。同樣,人們會透過我們每天的生活方式認識上帝。

最近,我的丈夫羅伯特有機會回去拜訪他父親在巴西建立教會時同工的牧師。那次旅行提醒我們:其他人正在關注我們的生活,這真的很重要!

在那次拜訪,許多人向羅伯特講述了他的父母在那裡服事期間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大事,但都成為了大家永遠記得的深刻教訓。

一位女士說,羅伯特的母親總是衣著光鮮。那天,當羅伯特的母親主動提出帶她和一位朋友到鄉下參加婚禮時,她們也模仿羅伯特的母親,打扮得漂漂亮亮,顯得十分優雅。

但當羅伯特的母親來接她們時,她高興地迎接她們,並溫柔地問:“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要見的人?他們沒有那麼好過。我覺得我們到那裡的時候穿得樸素點,他們會更舒服。”她溫和地勸他們回去換更簡單的衣服。

她的體貼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導他們關心周圍的人,他們也因此愛她。
我們並不是孤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管喜歡與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封「活生生的信」。我們的生活方式將反映出我們的家庭、我們的企業和我們的教會。如果我們自稱是基督徒,那麼我們的生活也反映了上帝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注意到我們的行為。他們清楚地看到我們是憤怒,評判,還是充滿愛和仁慈。也許他們在我們身上「讀到」的,是他們一生中收到的唯一一封關於耶穌基督的「介紹信」。也可能是我們的人生態度使他們遠離上帝了!

但也有許多人因為上帝的公義、平安、喜樂,因為在信主的人身上看到了活生生的見證,而接受了上帝。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 5:16 告訴我們每個人: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是的,這確實非常重要!

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救主耶穌,請幫助我過美好的生活,使我能表達對祢的信心,從最小的事到最大的事。求祢教導我榮耀祢,並成為祢在世上愛的活見證。我願意成為祢名下的一封好“介紹信”,帶領更多的人歸向祢。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各位親愛的聽眾,有時,我們日常生活中看似微小而平凡的行為卻成為我們信心最有力的見證。在公共場所做一個簡單的禱告,一個友善的眼神,一句充滿愛的話語,或一個溫柔的關懷行為,這一切都能成為我們生命中別人默默閱讀的“活生生的信”,因此,別人就可以看到上帝,就是我們所代表的那位。不要猶豫每天生動地表達我們的信心,因為誰知道,透過我們的小行動,許多靈魂會看到上帝並回到祂身邊!

各位聽眾,祝您們過著蒙福的新一天,明天再見!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主耶穌或您有任何難處、顧慮想和本節目分享,歡迎在下面留言,在Facebook的專頁留言,或電郵致[email protected]。主耶穌愛您。本節目盼望可以與您聯系。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